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施習德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黃麒麟、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王展豪、陳國勤副研究員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,發現原被視為無效物種的「麗彩招潮蟹」在澎湖出現,讓台灣招潮蟹增至12種。
這項研究也證實154年前一直被視為是無效物種的麗彩招潮蟹(Uca splendida)為有效物種,研究結果9月在紐西蘭國際期刊「動物分類學」(Zootaxa)中首度發表。
興大3日指出,目前文獻記載台灣有11種招潮蟹,分別為粗腿招潮、糾結招潮、乳白招潮、弧邊招潮、四角招潮、三角招潮、北方招潮、屠氏招潮、窄招潮、台灣招潮、賈瑟琳招潮。
施習德等人的研究團隊,在澎湖發現麗彩招潮蟹的蹤跡,經過DNA(去氧核醣核酸)、形態、體色比對後,證實是麗彩招潮蟹。此外,在東沙島、台灣西南岸也能找到麗彩招潮蟹的蹤跡。
興大表示,麗彩招潮產於台灣、中國東南沿岸(含海南島)、香港、越南一帶,屬於大陸性的物種,與偏大洋島嶼性的粗腿招潮,在生物地理分布上有明顯的區隔。但在台灣西南岸、澎湖與東沙島,兩個物種則是混雜棲息,再加上外形相似,因此常被誤認為同種。
施習德教授表示,麗彩招潮與粗腿招潮的區別,在於前者的背甲前側緣明顯,且彎向背側緣;眼柄帶紅色;背甲多為藍底,有黑色橫帶,部分雌蟹前背甲為橘紅色。
更多澎湖旅遊資訊,可詳閱澎湖旅遊--旅遊達人旅行社